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大隅良典的发现意义重大 不治之症或迎曙光

据赫芬顿邮报报道,昨日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对细胞自噬机制的发现与阐释。“自噬”(autophagy)是一种细胞内新陈代谢的过程,细胞通过自噬来消灭胞内的有害物质,维持自身健康。所有生物体的细胞中都存在自噬现象,放在人身上来说,细胞自噬机制是否健全被认为与多种疾病存在关联,比如癌症和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大隅良典资料图

细胞自噬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或将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992年大隅良典开始在常见的酵母菌上对细胞自噬进行研究。自噬贯穿细胞生命周期始终。自噬之于细胞就像新陈代谢之于人体:细胞通过自噬来吞食和消灭胞内的受损或有害物质,来保证细胞自身的健康存活。同时这些有害物质被吞食消化后可作为生产新物质的原料。

诺奖委员会指出,自噬功能障碍已被证明同II形糖尿病等难解疾病存在联系。目前人类医学面临的两大难题: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或将可以通过对细胞自噬的干预找到治疗方案。

自噬如何影响脑部疾病

作为保障细胞正常存活的一个机制,当自噬变慢或出现异常时,细胞内的老化结构和有害物质得不到清除,病变就会发生。虽然目前还不清楚是自噬障碍引起疾病还是疾病造成自噬障碍,不过两者之间的联系难以忽略。

帕金森病是最典型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症特征是患者大脑中路易体的大量存在。路易体是蛋白质异常聚集的结果,科学家认为路易体的形成和细胞自噬障碍之间存在关联。加州大学病理学教授杰·戴那什(Jay Debnath)是大隅良典理论的信服者之一,他表示脑细胞自噬机制的退化可能导致路易体的形成。

同样,也有研究人员表示阿兹海默病也与细胞自噬障碍导致淀粉样蛋白斑块的产生有关联。

大隅良典对自噬机制发现的意义便在于其启发性:人类或可通过对患者细胞自噬功能的干预来治疗帕金森病和阿兹海默病。

自噬干预也可用于癌症治疗

细胞自噬功能的退化引起疾病很容易理解,不过科学家认为自噬功能过强也会带来危害,特别是助长癌细胞生长和扩散。亢奋的自噬功能使得癌细胞以快于常速的速度蔓延。所以从“抑制自噬功能”的角度入手,也可以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方案。

“自噬功能障碍会让癌细胞自身积聚大量有害物质而无法去除,从而造成癌细胞的自行死亡。这种思路配合现有的化疗手段或许会更加有效。”戴那什说。

戴那什从2005年就开始关注癌细胞的自噬机制。他尝试通过干预细胞自噬的手段来寻找癌症的治疗良方。同时也关注自噬功能完全停止对正常细胞的影响。

戴那什教授在乳腺癌领域做了长久观察。其早期临床试验尝试通过自噬干预来提高放疗和化疗的疗效。结果发现降低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后,放化疗能对癌细胞造成更显著的伤害。

通过对自噬机制的干预,不仅可以加速有害细胞的灭亡,还可以加快病变细胞的恢复。美国一组帕金森患者在接受一段时期的自噬增进手段治疗之后,其认知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都得到明显改善。

虽然细胞自噬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发现,不过其基因机制一直不甚了然。大隅良典科研的意义在于为自噬机制在病理和医疗领域的应用打开了方便之门。在得知自己获得今年诺奖的喜讯之后,大隅良典丝毫不自傲,还诚挚地邀请更多青年科学家与自己一起来发现更多生物奥秘。

“科学没有终点。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就会有另一个问题浮现。”大隅良典说。“我从来不觉得自己已经解决了所有问题,还要继续精进专研才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陈丹的博客 » 大隅良典的发现意义重大 不治之症或迎曙光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